案例一
这是一个妈妈的讲述:女儿读高中,因为没完成作业,被老师叫到办公室,老师责骂她,她顶了句嘴,被老师当胸打了三拳。
女孩子心里难受,回家跟父母讲了这件事。父母不但没有去跟老师论理,反而给老师送礼。
我问这个妈妈:为什么这样做?妈妈说:想跟老师搞好关系,怕孩子后来还会吃亏。
但她女儿内心憋着一股气,一直压在心里出不来,竟然休学了。
休学了之后,父母才到学校询问老师:这到底怎么回事?
最开始老师否认打了他们的孩子。父母相信了老师,回来还责怪孩子。孩子的情况继续恶化。
他们又去学校询问老师,老师才承认,向他们道歉赔礼。
我的关心是:那你的孩子后来怎样了?有没有返校继续读书?
妈妈告诉我:她讲的事情发生在十年前。
孩子从那以后就退学了,没有继续受教育,也没办法出去工作。
事情发生了,也无法挽回。但孩子一直忘怀不下,憋着一股气,释放不出来,持续出现心理纠结,后来变成精神病了。
案例二
一个高中生,在学校被一个同学打了。他很气愤,给校长写了一封信,把同学打他的经历写了出来。
而他的爸爸妈妈害怕把事情闹大,把这封信压下来了,没有发给校长。
他的妈妈是一个基督徒,劝他把这件事忍了算了。
但这个小孩心里一直不舒服,觉得自己的父母没用。
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事:学校有一个有名的小霸王,虽然是学生,却在外面混社会,经常打架斗殴,同学老师都怕他。
这个小霸王有一次问他:某某某是不是打了你?他回答说:是的。
小霸王就去找那个打他的人,当他的面把那个欺负过他的同学打了一顿,并且要那个同学向他道歉。
他对这个为他出头的小霸王佩服得五体投地,觉得他又讲义气,又威风凌凌。
他本来是一个考大学的人,经过这件事后,他发现考大学是没用的。
他在面谈中对我说:“我爸爸是大学生,在我被人欺负的时候,他却胆小怕事。而我的这个大哥才牛,我将来就是要做这样的人。”
从此他放弃了学业,跟那个大哥做兄弟,开始混社会。一开始他很胆小,只敢放放哨。后来他参与打架斗殴,给人看场子,争凶斗狠。
案例三
这个青年有严重的强迫症,总担心在生活中发生不测,因此回避跟人打交道,尽量少跟世界接触。
他在国外留学,整天呆在自己的小房间里。
了解其成长经历,发现他携带着一个从小到大受欺凌的历史。
读幼儿园,受同伴欺负。读小学,因为调皮,不懂规则,爱出风头,受班主任老师的压制,渐渐变成一个低头走路、处处躲人的小孩。
到了初中,他走在街上害怕被人撞了,肝脏会撞破。
读大学,也大多呆在宿舍里打游戏,回避与人交往。
他一路成长的过程,只顾学习,跟人交往的经验严重匮乏。他是一个学霸,但心智不成熟。
他是一个很被动的人,即使在学习上,虽然他很努力,但不喜欢学习。
跟人打交道也会被动,只是应付,却不大能合作,很难建立亲密关系,发展不出稳定而深入的友情和爱情。
还有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,就是他内心储存着一路走过来被人欺负的经历、创伤和压抑的愤怒,使他对人有一种隐秘的不信任和怨恨,脑子里有一本变天账,要用极端的方式报复从小到大欺负过他的人。如果受到刺激,他可能对人有极端的情绪和攻击行为。
遭受欺凌是一种创伤,如果没有得到疗愈,可能会形成一种“受伤者伤人”(Hurt people hurt people)的极端情形。
案例四
有一个青年患有严重的抑郁症。
了解他幼小被养育和上学的经历,发现也是一个被欺负的历史。
在他幼小的时候,妈妈忙于科研,他大多跟着爸爸生活。而当时他的爸爸正处于一个充满困难的人生转型期,不觉会把脾气发在儿子身上。
儿子又是一个敏感而胆怯的孩子,有一次成绩考得不好,爸爸在饭桌上用筷子敲他的头,都会给他造成很深的恐惧。
这个敏感而胆怯的儿子,开始跟同伴交往的时候,成了被同伴盯着、嘲弄、欺负的对象。
从很早的时候开始,他对关系有恐惧,回避人,不信任人,把许多东西压内心里,在遭受欺凌时不敢伸张。
所有这些压抑的东西,后来都慢慢转化,变成了抑郁症。
抑郁症的背后有许多别人看不到、自己也意识到的内容:被欺凌的经验与创伤,隐藏起来的情感、需求、情绪,不断进行的内在消耗或内卷,丧失的自尊,压抑的自我,基于恐惧而发展出来的一套应付人生的态度和方式。
关于欺凌现象,有以下一些方面的提醒。
第一个方面,关于欺凌是怎样发生的。这背后的原因很复杂,但有一点需要注意:欺凌往往是从家庭中发生的。
孩子在家里被忽略,被殴打,可能导致孩子的自我很弱。
一个孩子有弱的自我,在跟同伴交往时,内心会怯,在受到不公正对待,包括受到欺凌时,不敢做出适当回应。
父母脾气坏,情绪反复无常,行为难以预测,这会导致孩子对人际关系有极度的不确定感,导致他们在关系中有各样的回避行为。
父母跟孩子互动很少,孩子不能从跟父母的关系里获得与人交往的经验,后来会难以应对人际关系中复杂一些的情况。
父母对孩子过度宠爱,导致孩子不了解与人交往的规则和边界,很可能导致他们跟人交往中发生无法应对的情况。
父母之间经常吵架,孩子会害怕冲突,也会影响跟同伴交往的心态。
父母限制孩子跟同伴交往,使孩子自幼严重缺乏人际经验,发展不出基本的人际能力。
父母对孩子过度保护,有过多的文化过滤,使孩子缺乏人情世故的基本常识,在跟同伴交往时会显得过于单纯,可能招致欺凌。
父母关系不好,双方都有压抑的挫伤情绪,然后双方或一方向未成年的孩 子大吐苦水,孙子过早承担作为成人的父母受苦的、受欺凌的经验,也会影响他与人建立关系。
其他的原因不讲,很多。
第二个方面的提醒是,遭受欺凌对人的影响很大,很深,很久,甚至可能持续一生。
我们需要了解以下这些影响。
遭受欺凌的孩子会过度压抑自己,压抑久了,会形成各样的症状。
遭受欺凌的孩子会回避与人交往,失掉可以给他们带来成长、使自己心智成熟的人生经验。
遭受欺凌的孩子会失掉对人、对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,甚至会丧失追求幸福的自然动机。
遭受欺凌的孩子很难跟人建立亲密关系,可能陷入孤独,享受不到关系带来的满足。
遭受欺凌的孩子在自尊在遭受重创,他们对自己的看法很糟,有一个破碎的,自卑的,混乱的自我形象。
遭受欺凌的孩子会过度求安全保障,不敢对人生有更多的尝试、探索和冒险,他们陷入潜意识的不安全感里,为了获得绝对安全,他们会耗费大量的心思与精力,会在各种不必要的细节上纠缠不休,严重限制了人生发展。
遭受欺凌的孩子可能一直携带自己的创伤,影响人生发展的诸多方面,如交友,恋爱,婚姻,养育孩子等。他们内部保留着一些受损害的观念,如我是受欺负的,人与人的关系只有两个:受人欺负和欺负人,与其成为一个被人欺负的人,不如作一个欺负人的人。他们很难接受关于平等、尊重、合作、互助的观念。
遭受欺凌的孩子可能会追求完美,或者追求某一条超绝人类的路,背后的动机是防御,让自己免于被伤害,而是会让他们活得很累,不堪生活之重。
受欺凌的孩子会形成创伤,如果创伤没有疗愈,会持续影响一个人一生,使他要么一直让自己受欺凌,造成持续的损伤,要么他可能对他人的行为过度敏感,具备极高的易惹性,把别人无意的言行臆想或解释为“有意欺负我”从而采取极端的攻击行为,给他人造成损伤,同时让自己陷入更糟的局面。
第三个方面的提醒很简单,当孩子在外面受到欺凌,父母或家人一定要作及时的、适当的回应。
这适当也包括,有时候需要是强有力的回应。从前面的案例可以看出,遭受欺凌之所以造成灾难性的后果,是因为当欺凌发生时,父母出于各方面的原因,没有及时和适当地站出来支持孩子。
基督时报特约/自由撰稿人文章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,供读者参考,基督时报保持中立。欢迎个人浏览转载,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
凡本网来源标注是“基督时报”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。未经基督时报授权,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、公共网站、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。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、微博、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,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、作者与链接地址(URL)。其他公共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,请通过电子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、电话 (021-6224 3972) 或微博(http://weibo.com/cnchristiantimes),微信(ChTimes)联络我们,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。